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5月29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關于全面推進美麗山西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有關內容,并對《實施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重大任務和推進機制作了介紹。
分三個階段提出建設目標
近年來,山西省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93.6%,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連續兩年在黨中央、國務院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評為優秀,美麗山西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西建設,近期,省委、省政府印發了《實施意見》,對美麗山西建設的主要目標、重大任務和推進機制進行了系統部署。
《實施意見》提出美麗山西建設目標將分三個階段:到2027年,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美麗山西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到2035年,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筑牢拱衛黃河中游和京津冀重要綠色生態屏障,美麗山西基本建成;展望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美麗山西全面建成。
6大重點任務服務美麗山西建設
據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學東介紹,《實施意見》提出6個方面重點任務。
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構建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加快能源體系清潔低碳轉型,推進交通運輸體系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激發美麗山西建設的內生動力。
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空氣質量,鞏固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加力推進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方位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以高水平保護推動美麗山西建設。
守牢美麗山西建設安全底線。嚴密防控環境風險,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風險,強化生物安全管理,一體推進重點領域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護航美麗山西建設。
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筑牢自然生態安全屏障,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切實增強生態系統的抵御力、適應力及恢復力,厚植美麗山西建設綠色底色。
推進美麗山西共建共享。開展美麗系列建設,踐行綠色低碳生活,建立多元參與行動體系,凝聚美麗山西建設的強大合力。
健全美麗山西建設的保障體系。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科技創新,強化工程支撐,打好組合拳,服務支撐美麗山西建設。
深入實施“美麗山西·全民行動”
在推進美麗山西建設的同時,我省將不斷完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主動作為積極探索轉型路徑,全面加強能耗雙控和資源節約。擇優選擇25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創建綠色低碳循環示范園區,引領帶動全省各類園區不斷提升資源利用和綠色發展水平。
持續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聚焦能源消耗占比較高、節能帶動作用明顯的鋼鐵、有色、建材、焦化、化工等行業,積極推動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對標能效標桿,持續提升能效水平,從產品、能源、原料、工藝等方面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著力優化美麗山西空間格局,厚植美麗山西生態底色。我省將貫徹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建設項目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審查論證,完善一般生態空間、黃河灘區差別化用途管制機制。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完成300萬畝營造林、100萬畝未成林地撫育管護,實施100萬畝國省森林撫育項目,推動“十四五”期間森林覆蓋率年均增長0.5個百分點。
全面發展綠色建筑,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十四五”以來,我省建設綠色建筑5045.93萬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由2020年的73.66%增長至2023年的97.09%;新開工裝配式建筑2056.71萬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由2020年的18.7%增長至2023年的31.37%;同時建設了太原瀟河國際會議中心、大同瑞湖·云山府等一批高品質綠色低碳建筑。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為全省能源革命改革增添了亮點。
據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處處長李婕介紹,下一步,我省將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集中力量打好“一泓清水入黃河”、黃河干流流經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汾河谷地污染治理、重點城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固廢污染防治等5個具有山西特點的污染防治攻堅戰標志性戰役,為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凈的美麗山西貢獻力量。
山西晚報記者 武佳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