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沿著平展展的水泥路,走進了五臺縣東雷鄉孟家坪村。宏大的村牌樓顯示著村莊的富有,一橫三縱的水泥硬化街道是那樣的整潔,路兩旁一盞盞日光燈亭亭玉立,粉刷一新的墻壁上書寫著鄉村振興、整村提升、產業致富等標語。這只是該鄉穩定脫貧后,以環境整治為“切入點”實施鄉村振興的一個側面,全鄉15個行政村全部大刀闊斧地打響了“整容”攻堅戰。
東雷鄉位于五臺縣城的北部地區,縣鄉“靠攏式”發展已幾近接壤。怎樣讓東雷鄉緊跟縣城快速發展的步伐,成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金三角”、 人力資源的“集散地”、 疆土擴展的“延伸帶”?擺在了鄉黨委領導面前。在全鄉穩定脫貧的基礎上,根據鄉村振興重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進一步創新了“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理念,以及“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四好”目標,將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文化傳承“五大行動”中的“環境整治”作為最關鍵的著力點重點抓。
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臟、亂、差問題,鄉黨委、鄉政府率先砍出了“三板斧”:一是“整治三亂”。就是整治亂建亂修、亂涂亂畫、亂停亂放。二是實行“三分離”。就是人畜居住分離、廁所圈舍分離、秸稈庭院分離。三是達到“四化”目的。就是房前屋后綠化、街道小巷亮化、家家戶戶凈化、村里村外美化。孟家坪村有一條歷史遺留下來的主街道,其實就是一條河床公路,有水流水,沒水走路,夏天臭水滿街流,冬天路滑人難走。經過二年的環境整治,全村舊貌換新顏。一眼看到的是:村委會院里假山聳立、魚兒暢游,圖書室、閱覽室、科普室、黨員活動室、脫貧攻堅展示室、老年活動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要有盡有。上莊村從古至今就建設和發展在荒灘上,在環境整治中新修主街道2300平方米,修建下水道760米,安裝日光節能路燈57盞。從此結束了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污水街中流、天黑不能走的歷史生活。
如今,村里的生態環境好了,村民們的精神面貌就變了,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也就上來了。一個曾有11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l347戶、3351人的山鄉,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雙向奮戰中,于2019年全鄉整體脫貧。
鄉黨委書記安華高興地對筆者說:“東雷鄉的環境整治也確實為鄉村振興開了個好頭,為穩定脫貧夯實了基礎,為經濟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孟家坪村曾先后代表全縣多次接受了國務院扶貧開發辦公室和省、市扶貧辦的檢查指導,新聞媒體也多次報道了該鄉的先進事跡。該村79歲的老黨員鄭先保也經常和外村人說:“們村里變了! 變得像公園一樣美,鄉村振興給我們帶來了好光景。” (金星耀)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