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襄縣城遠景。 張晉蘭攝
到2025年,法蘭鍛造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300億元,形成千億級產業鏈,打造產業會客廳,構建樞紐型總部經濟、“特色小鎮+產業園區”發展模式……
毫無疑問,在法蘭專業鎮的“加持”下,當下的定襄正在努力破圈。
這一次讓定襄躍上“風口”的是,2022年山西省首批十大省級重點專業鎮的出爐,“定襄法蘭”名列其中?!皞鹘y、特色、專業、優勢”,對標全省特色專業鎮的要求,定襄法蘭的入選并不意外?!霸噯柛枵哒l,云是打鐵子”。定襄法蘭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持續的成長歷程以及足夠耀眼的輝煌成就。從最初的鍛造到轉型之后的制造再到今天的“智造”,有人說定襄法蘭正在邁步進入“3.0時代”。
以培育打造專業鎮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廣東和浙江早已走在前端。因此,《瞭望》新聞周刊也把專業鎮稱為山西轉型的新引擎。但更應值得注意的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也成為熱議的“高頻詞”。
面對時代要求與政策支持的雙重賦能,作為亞洲最大的法蘭生產基地、世界最大的法蘭出口基地的定襄無疑被賦予了更多期望與使命。因此,自入選首批十大省級重點專業鎮以來,定襄就以一系列操作迅速破題、謀局、落子,拔節有聲,持續引發了社會對定襄法蘭專業鎮建設的高度關注。
但是,關于法蘭專業鎮,關于高質量發展,定襄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深入思考如何在“雙鎮”建設上破題前行、深入思考如何在鄉村振興上破題前行、深入思考如何在招商引資上破題前行……從近期定襄縣縣管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討班提出的問題就可以讀出其視野和志向。
以“雙鎮”建設破題 回應時代之問
“深入思考如何在‘雙鎮’建設上破題前行”,這是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十個問題中的第一個。專業鎮建設作為定襄縣的“頭號工程”,一馬當先,毋庸置疑。
“雙鎮”指的是去年9月“定襄法蘭”成功入選全省首批十大重點專業鎮,今年1月“定襄雕刻”成功入選全市首批六大重點專業鎮。定襄因此成為全市唯一的省級、市級專業鎮同步建設的縣份。
一體兩翼,聯動建設。“雙鎮”對定襄而言既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實踐,更是省委、市委的重托和全縣人民的期望。借著風口究竟如何同時揮動翅膀,定襄有清晰的解題思路。
就法蘭專業鎮而言,定襄直面法蘭鍛造產業物資采購難、融資難、運輸難、銷售難、人才難等問題,明確了“12356”發展思路?!耙粋€目標”即短期內基本實現專業鎮功能完善化、品牌國際化、制造智能化、服務全面化、標準引領化、效益擴大化,長遠目標聚焦于盡早將法蘭鍛造產業打造成為千億級產業鏈?!皟奢嗱寗印奔赐ㄟ^“法蘭鍛造產業會客廳+省校合作示范基地”的創新驅動和“市場主體提升”的規模驅動,推動鍛造產業在規??偭?、結構優化、技術創新、產業鏈條上實現新突破。“三大平臺”即重點推進“生產性服務、公共檢測服務、標準體系服務”三大平臺提質增效?!拔鍌€中心”即重點將定襄鍛造產業智能制造創新服務基地打造成為“定襄法蘭國際創新中心”,全力建設綜合服務中心、研發孵化中心、會展交易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工匠文化中心。“六大園區”即按照“特色小鎮+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重點打造精密鍛造、傳統鍛造、智能制造、軍民融合、新能源產業、產業延伸六大功能園區,以特色產業園區助推特色小鎮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雕刻專業鎮方面,定襄初步確定了聚焦定襄六寶、搭建行業協會、實施七項工程、開放三大展館、推動三旅融合的“61733”發展路徑,促進“產、人、文、創”協同發展,努力將“定襄雕刻”專業鎮打造成為產業特、創新強、體制優、形態美、輻射廣的特色專業鎮。
左手法蘭,右手雕刻,一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產業升級之戰在定襄打響。
以鄉村振興答卷回應人民之問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是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
定襄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山西農產品主產區。如何在鄉村振興上破題前行,也考驗著高質量發展中的定襄。
首先圍繞“穩產保供”發力。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在建好管好用好高標準農田上下功夫,加快發展設施蔬菜、設施畜牧的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促進農產品供給差異化、多元化和標準化發展,打造名特優農產品品牌……一系列舉措既有把穩糧保供作為“三農”工作頭等大事和底線任務的高度認識,又有響應國家農業政策的積極意識,同時還有立足特色、因地制宜的現實規劃。
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是定襄解鎖鄉村振興的又一把鑰匙。建立健全財政支農扶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優先向農業農村傾斜,努力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難題;不斷完善農村道路、電網、自來水、清潔能源、網絡等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基本文化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領域的公共服務;加快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為發展現代農業注入活力。
定襄在破解鄉村振興這一考題時還注重通過加強城鎮建設、鄉村建設以及產業融合等舉措同步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通過推進以縣域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以縣帶鄉、以鄉帶村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促進城鄉之間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通過培育重點龍頭企業、推進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體系貫通發展、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逐步構建和完善農業產業體系,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快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多題共答回應發展之問
組團外出考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與高校開展校企融合項目、鞏固國家衛生城鎮創建……當下的定襄,各層面、各行業都在全力以赴、奔跑向前,目標直指高質量發展。這也正是對“十個問題”的最好回應。
“雙鎮”建設和鄉村振興之外,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區域協調、融合發展、要素保障、基層治理、守牢底線、作風建設……這八個命題同樣是定襄正在思考和努力解決的問題。
招商引資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定襄發出了“招什么、怎么招、從哪招”的三連問。面對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如何激發和培育創新動能,是定襄發展的新命題、新方向、新使命,定襄選擇用“三個聚焦”作答。即聚焦企業創新,推動縣域產業創新發展;聚焦創新載體,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設;聚焦創新投入,構建多元科技投融資體系。在面對區域協調的問題上,定襄從內外兩個方面推進,著力破圈、入局。融合發展方面將通過三產融合、產鎮融合、利益融合,“融”出產業整體競爭力和城鄉內在活力,最終形成產業轉型升級、城鄉融合發展、人民群眾持續增收的發展體系。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素保障至關重要,定襄縣在土地、資金、人才、營商環境等方面綜合發力,力爭打造成投資興業的“洼地”、創新發展的“高地”。在基層治理上的破題,定襄以加強黨建引領、建優綜治中心、完善制度體系等方面作為路徑穩步推進。防止返貧、安全生產、生態保護,這三個方面則被定襄視為守住高質量發展的“三條底線”。此外,定襄還將干部作風建設作為事業成敗的關鍵,要求干部隊伍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克服恐慌強本領、深入一線勤調研、勇于沖鋒敢擔當、振奮精神抓落實。
從產業布局到社會治理再到干部隊伍,每一個問題都切中了關鍵處,每一次解題也都寫在了緊要處。定襄知道高質量發展的拼圖上,缺了哪一塊都不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強調“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番表述,凸顯了高質量發展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支撐作用、廣泛效應,表明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不是局限于經濟范疇。顯然,定襄正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保持戰略定力、篤行實干!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