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的戰略任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4月15日,山西晚報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我省先后發布了《山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24年行動計劃》《山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到2024年底,全省信用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信用應用創新場景和產品持續豐富,信用服務高質量發展、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民生成效進一步凸顯,城市信用監測排名明顯提升。
建立重點人群信用檔案
據我省發布的《山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24年行動計劃》,今年,我省將繼續提升信用數據質量。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我省將建立醫師、護士、教師、律師等重點人群信用檔案,完善自然人信用信息庫,與省人口庫實現機制化共享,有效支撐信息應用。同時完善全省企事業單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組織、法律服務機構、會計事務所等法人主體信息庫,并建立常態化更新機制。
我省將繼續優化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數據治理功能,建立覆蓋信息歸集、治理、分析、共享、應用等數據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監控和數據治理體系。加大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省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信息共享力度,推動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省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對接。同時,推動信用報告嵌入各級政務服務大廳終端,提供公共信用報告查詢和打印服務。
探索實行“三書同達”
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我省將探索實行信用修復、信用異議與行政處罰“三書同達”。推動各級各部門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同步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和《信用異議申請流程告知書》,主動告知失信主體該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政策和信用異議流程等內容,引導和幫助失信主體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實現“信用中國(山西)”網站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西)各自產生的信用修復結果信息,數據共享,結果互認。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合法合規信息核查“一件事”。針對企業上市需要出具的相關領域無違法違規信息核查的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通過線上線下獲取專用報告,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不跑路,為企業簡化辦事手續。
支持本地信用服務機構發展,提升信用服務市場效能。鼓勵本地具有發展潛力的信用服務機構向縣級以上社會信用工作機構提供登記信息、業務開展信息、信用產品等有關信息,作出信用承諾,并將上述信息在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主動公示。加強信用服務市場監管和行業自律,促進信用服務行業健康發展。
完善全省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功能,推動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市級全覆蓋,構建完善全省融資信用一體化服務網絡。提升省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強化全國信用融資服務平臺省級節點功能,完善信息歸集和加工能力,提高數據可用性,并實現與省級地方征信平臺的數據交互共享。推動各級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和金融機構服務功能融合,推動各類金融惠企政策、專項金融服務等接入平臺,加快推進信用保證基金在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上使用,鼓勵各級平臺與銀行開展聯合建模、創新信用融資服務產品。
區域信用合作共建
全面提升城市信用監測排名,在我省范圍內,組織召開城市信用監測排名專項工作會議,推動各設區市、縣級市抓好抓實城市信用監測排名提升工作,在政策、數據、業務指導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全省城市信用監測排名全面提升。加強各設區市、縣級市信用工作監測。對納入國家城市信用監測排名的11個設區市和11個縣級市進行機制化監測,指導城市信用建設水平和排名全面提升,為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區夯實基礎。同時,開展試點示范建設。鼓勵支持各設區設區市、縣級市結合自身特色和工作重點,開展各類信用示范創建工作,積極創建全國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山西晚報記者還了解到,我省將推進守信企業聯合激勵、信用數據共享、信用標準和評價結果互認等重點工作,有效促進京津冀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動發展,提升“信用京津冀晉”品牌影響力。協同京津冀信用牽頭部門聯合舉辦大學生誠信辯論大賽等活動,擴大誠信文化交流。
在實際操作中,持續推廣信用承諾制度,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深化信用承諾和承諾履行信息的應用。同時加大承諾履行信息向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歸集力度。持續加強特定領域信用信息共享應用,加強納稅、社保、不動產、水電氣費繳納、科技研發、知識產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信用信息歸集,推動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
山西晚報記者 張磊 實習生 王玉瑋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