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加強我省非遺傳承人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山西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10月14日下午,由省文旅廳主辦的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頒牌暨非遺跨界融合交流活動在太原舉行。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承載者、守護者、傳遞者。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我省有49人入選。截至目前,全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有3998人,我省有國家級傳承人198人,省級傳承人1423人,總數位列全國第三。
此次入選的49位國家級傳承人,涉及9個類別38個非遺項目,填補了22個國家級項目傳承人的空缺。作為戲曲大省,此次我省有16位傳統戲劇類傳承人入選國家級,其中稀有劇種的傳承人有9人。截至目前,我省傳統戲劇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共81人,占到全部類別的40.9%。
非遺傳承關鍵在人,從年齡結構看,今年許多中青年傳承人的入選,有效緩解了我省現有傳承人年齡偏大的狀況,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60歲以下的中青年傳承人增加了21人,達到43人,占比從14%提升到26%。
活動現場,汾陽地秧歌、二人臺、長子鼓書、屯留道情、晉南威風鑼鼓、左權開花調、形意拳等新入選的國家級傳承人輪番登臺進行了精彩的表演。
山西傳媒學院副教授高鵬、喬氏“琺花”陶瓷傳統手工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喬琳,進行了非遺跨界融合的主題分享。部分專家、非遺傳承人圍繞“山西非遺的N種可能”進行了討論。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