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走進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安德村,層層梯田之上,紅彤彤的蘋果如霞似火,為昔日荒山披上“紅妝”。果香四溢中,一顆顆蘋果走向市場,甜了八方游客,富了當地農戶,成就了一項年產值超百萬元的富民產業。
果園里,“丹霞”流彩,“富士”飄香,處處是果農忙碌采摘的身影。這些凝結著安德村水土精華的蘋果,以其“脆、甜、香”的口感贏得市場青睞。
紅彤彤的蘋果如霞似火,為昔日荒山披上“紅妝”。 王晨 攝
“我們的蘋果個頭、品相都好。”務工村民崔慧琴說,以前這都是荒地,在志飛的帶領下,荒山真的變成了果園。這樣的好蘋果,今年全村預計能收獲30萬斤。
村民口中的“志飛”,正是安德村黨支部書記王志飛。這名退役老兵在2012年懷揣“讓荒地生金”的夢想回到家鄉,流轉200多畝荒地,種下萬株果苗,將人生的戰場從“軍營綠”轉向了“果園綠”。
“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部隊是保家衛國,回到村里帶領鄉親們致富就是我的新哨位。”王志飛說,“耕種10年,只為一個蘋果。我們堅持綠色種植,果子品質越來越好,大家的干勁也更足了。”
一顆顆蘋果走向市場,甜了八方游客,富了當地農戶。王晨 攝
不僅如此,王志飛還積極探索“果樹認養”模式,讓游客成為果園的“共建者”。認養人王翠麗告訴記者:“今年是我認養的第三個年頭了,每年都來采摘蘋果,帶著孩子體驗農耕生活,很有意義。”
一花獨放不是春。在王志飛的帶動下,安德村將蘋果產業延伸到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發展起“微果園”庭院經濟,讓方寸之地變成增收的“聚寶盆”。
村民王素琴說:“我家種了十幾棵果樹。今年剛掛果,志飛就幫忙給賣了。果園務工加上自家收入,日子越過越甜了。”
“微果園”庭院經濟讓方寸之地變成增收的“聚寶盆”。王晨 攝
如今,安德村的蘋果產業年產值已突破百萬元,帶動近百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該村正積極謀劃產業升級,全力打造“花果安德”,遵循集體實施、農戶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則,力爭兩年內實現“春有百花、夏有綠蔭、秋有果實、滿村紅”特色村莊愿景。(完)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