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寒露時節,收割機“唱罷”,深松機“登臺”,機器的轟鳴聲在廣袤的田野上交織著“重金屬交響樂”。10月13日,定襄縣農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田間地頭對進行秸稈綜合利用的深松整地機械衛星定位傳感器進行調試,確保作業面積、作業質量等參數準確。
深松整地僅僅是定襄縣全面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碧水藍天,促進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具體舉措。
秸稈粉碎深翻還田利用、秸稈飼料化利用、秸稈打捆能源化利用……聚焦總目標,完成硬任務。定襄縣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為抓手,加強試點示范,完善扶持政策,拓寬利用渠道,創新工作方法,形成政府、企業與農民三方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產業化發展格局。“我們就是要通過開展秸稈綜合利用,使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有一個明顯提高,目標是今年的利用率就要達到90%以上,基本杜絕露天焚燒。”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說。
除此之外,耕地質量明顯提升,農村環境有效改善;探索出可持續、可復制推廣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線路、模式和機制;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產業化發展格局……這些具體目標的實現將促進總體目標的完成。
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前提和關鍵是要做好思想工作。該縣早宣傳、早動員、早部署,通過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等宣傳平臺,展開了全方位、多形式、立體化、高頻率的宣傳,營造了良好的禁燒氛圍,為秸稈綜合利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傳統觀念、耕作習慣、生活方式……這幾年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宣傳,讓大多數村民了解到了秸稈焚燒的危害,也知道了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如今,大多數村民自覺不在地里燒秸稈了。”該縣一名鄉鎮工作人員表示,現在的工作相對好做了許多。
圖為10月13日,該縣農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深松整地的機械衛星定位傳感器進行調試,確保作業面積、作業質量等參數準確。(張玉虎 陳建宏)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