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曲民歌二人臺入選“2025新科技·新制造·新消費”優秀創新案例
8月2日,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在哈爾濱拉開帷幕。作為年會重要組成部分,8月3日在哈爾濱友誼宮舉行的“東方生活美學與創新風尚”智庫論壇,凝聚政產學研界人士深度探討東方生活美學和科技創新風尚,同步發布的“2025新科技·新制造·新消費”優秀創新案例,生動詮釋了消費創新的深刻內涵。
論壇由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瞭望周刊社主辦,瞭望智庫承辦,瞭望東方周刊、環球雜志、瞭望時代傳媒公司協辦。活動匯聚了來自政府機構、行業協會、知名高校、主流媒體和企業界的代表,科技部原黨組成員、秘書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張景安,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民進中央常委、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張頤武等業內權威人士出席論壇。
為進一步引領企業投身創新實踐,經過企業申報、行業專家推薦、綜合對品牌大數據抓取分析,論壇發布了“2025新科技·新制造·新消費”優秀創新案例,河曲民歌二人臺入選優秀創新案例。
瞭望智庫理事長卞卓丹表示,這些優秀創新案例是歷時1個多月,由行業協會、專家學者等綜合研采、比選相關機構創新表現的結果,各有特點、各有成就,多方位詮釋了新科技、新制造、新消費的內涵、價值與啟示,也彰顯了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將有效幫助更多地區和企業激發消費活力,增強發展動力。
河曲民歌二人臺有著深厚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根基。黃河奔涌千年,在晉陜蒙交界的河曲大地,滋養出一曲曲動人的歌謠。
“戶有弦歌新治譜,兒童父老盡歌謳”——明代舊志中描繪的盛景,勾勒出這片土地全民皆歌的文化血脈。2006年,河曲民歌二人臺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閃耀民族文化寶庫的明珠。
長歌悠遠,歷久彌新。深植黃河文化與西口文化的沃土,河曲民歌二人臺用質樸唱詞訴說人間煙火,用靈動唱腔演繹百態人生。從田間地頭的即興歡唱,到國際舞臺的華彩綻放,婉轉的曲調,始終扎根民間,流淌著勞動人民最真摯的情感。
守護根脈,貴在行動。近年來,河曲縣以“一號文件”為綱,為傳承保護立柱架梁;設立專項基金,搭建交流平臺,點燃創作火花,培育藝術新苗;建設專家庫,夯實人才基礎,延續藝術基因;通過精品創作塑造品牌,借助文旅融合拓展發展路徑,有效激活市場潛能,為地方發展注入文化活力。
從忻州劇院到北京中山音樂堂,從東南亞舞臺到中東、歐洲劇場,河曲民歌二人臺頻頻亮相,精品迭出,大放異彩……如今的河曲民歌二人臺,既是文化傳承的鮮活樣本,亦是激活新消費、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
大河澎湃,踏歌前行。面向未來,河曲民歌二人臺將繼續以創新為引擎,在文旅融合的廣闊天地間闊步前行、開創新局,在新時代舞臺上傳遞更富感染力的藝術之聲。(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