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寨縣三岔鎮三岔村,只見村民薛瑞琳家的屋頂上,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泛著光。“過去屋頂閑著,現在每年能穩穩拿到租金,村里還用光伏收益修路、整治環境。擱以前,這好事哪敢想!”站在自家院里,薛瑞琳望著屋頂整齊排列的光伏板,笑意寫滿臉龐。這鋪滿屋頂的“陽光銀行”,正為鄉親們“曬”出致富金,照亮鄉村振興路。
三岔鎮地處縣域北部,全年日照時長達2587.4小時,這份“陽光饋贈”曾是藏在深閨中的資源。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瞅準新能源發展機遇,將屋頂光伏項目列為促農增收的重點工程。可項目剛啟動時,不少村民犯了嘀咕:“裝這板子會不會影響房屋安全?收益能有保障嗎?”
為解開村民心結,山西焦煤霍州煤電駐三岔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高廣平帶著工作隊,扛著專業設備逐戶跑:測光照、查房體、算收益,還專門請來技術專家進行現場講解。“數據說話最有力,村民看到科學論證,心里的石頭就落了地。”高廣平說。最終,霍州煤電集團投入115萬元幫扶資金,助力項目落地,讓閑置屋頂變身“發電站”。
“光伏板一裝,不僅村民有了固定收入,村集體也有了‘活錢’。”三岔村黨支部書記李曉峰算起明白賬,項目每年能為村集體增加一筆可觀收入,這些錢全用在了刀刃上:修了3條田間路,讓農機能直接開到地頭;增設2處文化活動點,村民茶余飯后有了好去處。錢花在明處、用在實處,村民參與村務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對于村里的事大家更上心了。
這個“陽光項目”帶來的不只是“錢袋子”鼓起來,更有“生態賬”上的驚喜。數據顯示,項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90噸,相當于種了1.6萬棵樹,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靳曉紅)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