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為緬懷抗戰英烈,賡續紅色血脈,本刊特選登忻州籍和在忻州大地上壯烈犧牲的抗日英烈家信遺墨,以表達對他們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這些珍貴的抗戰英烈遺書(家信)雖遺墨有限,卻字字千鈞。今天,重讀這些珍貴的信箋,我們依然能深切感受到烈士們熾熱的家國情懷:當年忻州大地上硝煙彌漫、烽火連天的壯烈場景仿佛重現,抗戰英烈們對民族解放事業必勝的堅定信念,依舊震撼人心。
續范亭

續范亭
續范亭,名培模,字范亭,崞縣(今原平市)西社村人。1909年加入同盟會,參與辛亥革命忻代寧公團北伐,后投身討袁護國軍、靖國軍等反軍閥斗爭。1935年12月,因蔣介石消極抗日,在南京中山陵剖腹明志,寫下絕命詩,經搶救脫險??箲鸨l后,任第二戰區高級參議、戰動總會主任委員,后任暫1師師長、晉西北行政公署主任、山西新軍總指揮、晉綏軍區副司令員。1947年9月12日病逝,中共中央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遺書導讀
遺書核心分三層:一是思想轉變歷程,回顧從參加辛亥革命到信奉共產主義,認識到唯有中共領導的革命道路能實現民族和人民徹底解放;二是說明未早申請入黨緣由,因久病臥床,此前“屢欲請求入黨”而未提;三是明確入黨請求,“在此彌留之際,以畢生至誠敬謹請求入黨”。
續范亭將軍隨時代進步不斷更新觀念,決裂舊思想舊勢力,由舊式軍人成長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斗士,其臨終執著追求入黨的赤誠,彰顯對黨的忠誠與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是舊式軍人轉變為革命斗士的典型。
烈士遺書
敬愛的毛主席和中共中央:
范亭自辛亥以來,即摸索為民族和人民解放的真理,奮勇前行,在幾經波折之后,終于認清了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道路,才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徹底解放的道路。七七抗戰之后,即欣然接受領導,參加晉西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抗戰建設工作,想從此更好為人民服務,以償平生夙愿。
孰料范亭方奮力以赴之時,竟以身染重病,去延休養。在延數年,蒙黨百般愛護,尤覺欣幸者,得以時常聆聽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教導,范亭奮斗一生,始于今日目睹解放區廣大人民的真正翻身,真正看見了新中國的光明前途,每自不禁感奮,熱淚奪眶而出。屢欲請求入黨,做一名革命軍的馬前卒,以終余年,但以久病床褥,迄未提出。
現范亭已病入膏肓,恨不能親睹賣國賊蔣介石集團之行將受審,美帝國主義之滾蛋,與全中國人民之徹底解放,是為憾耳。范亭數年來愧無貢獻,然追求真理之志未嘗一日或懈也。
在此彌留之際,我以畢生至誠敬謹請求入黨,請中共中央嚴格審查我的一生歷史,是否合格,如承追認入黨,實平生之大愿也,專此謹致布爾塞維克的敬禮!
續范亭
1947年9月
郝夢齡

郝夢齡
郝夢齡,河北藁城莊合村人,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早年投效奉軍,后隨部歸屬馮玉祥國民革命軍,歷任旅長、師長、國民革命軍第九軍軍長等職。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他率部由貴州北上,抵達忻口前線,指揮部隊守衛龍王堂、南懷化等主陣地。忻口戰役打響后,他親臨一線阻擊日軍。10月16日凌晨,為鞏固陣地,追擊日軍時不幸中彈犧牲。殉國后,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追授其陸軍上將軍銜;1983年,民政部追認其為革命烈士;2014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遺書導讀
1937年9月15日,郝夢齡途經武漢回家時寫遺囑,叮囑女兒郝慧英“二十七年(1938年)拆”。15歲的郝慧英搶信欲拆,被父親撕掉丟進痰盂,她撈出拼好方知是遺囑。郝夢齡對兒女說:“我愛你們,但更愛我們的國家?,F在敵人屠殺同胞,大家都應該去殺敵人。國家亡了,你們也沒有好日子過了?!?/p>
1937年10月10日,忻口戰役前線,他致信妻子劇紉秋:“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后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最后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信成后第六天,郝夢齡壯烈殉國。
烈士遺書
郝夢齡將軍遺書(1937年9月15日于武漢)
此次北上抗日,吾已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調教,孝順汝祖母。關于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將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留于慧英、慧蘭、蔭槐、蔭楠、蔭森五兒,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郝夢齡將軍遺書(1937年10月10日于山西忻口前線)
余自漢出發時,留有遺囑與諸子女等。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后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最后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我即犧牲后,只要國家存在,諸子女之教育當然不成問題?!扔酄奚螅旰煤眯㈨樜崂夏讣敖甜B子女,對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對國際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
紉秋賢內助 拙夫齡留字
雙十節于忻口
趙明升

趙明升
趙明升,河北阜平縣城鄉村人。17歲參加抗日;1939年任阜平栗元鋪區婦救會主任,組織婦女參加抗戰工作。同年,家鄉遭水災,她痛失親人,仍堅守崗位;新婚三日即赴晉察冀邊區學習,后任繁峙縣婦救會宣傳部長兼六區主任。1942年4月因漢奸告密被捕,面對敵人威逼利誘,痛斥漢奸、拒寫悔過書,寫下“抗日救國”四字明志。1942年4月13日就義。就義時高呼革命口號,昂然挺立,拒不下跪,年僅22歲。
遺書導讀
趙明升被捕后,日偽軍軟硬兼施想從她口中套取信息,均遭到她強烈反抗與斗爭。敵人無計可施,最終對其施以酷刑。1942年4月10日,她寫下遺書,通過組織的“關系”(暗線)帶出,轉交區委書記何青,與黨組織訣別。
遺書中,表達了對抗戰勝利的必勝信心;直言“我死了是為國家為民族而犧牲”,以生命詮釋對黨的忠誠,展現了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崇高革命精神與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犧牲精神。
烈士遺書
何青:你的來信收到了,我看了眼淚就出來了,我的革命同志,咱們再難見面了。不過現在還沒有什么,我在老百姓家住,我死了是為國家為民族而犧牲。我完了,你告訴咱們的同志們,努力工作,到最后成功!我的丈夫是見不上了。唉!不寫了,人來了,沒有辦法了,最后的一次談話。
革命敬禮!
明升
4月10日
梁雷

梁 雷
梁雷(1911.1.31—1938.3.18),生于河南鄧縣梁營。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開封黨團組織遭破壞后,轉移至泌陽等地,在多所學校執教。1937年8月,受中共河南省委派遣,赴太原參加犧盟會軍政訓練班;后任犧盟會雁北戰時委員會軍事部部長、雁北游擊司令、第二戰區戰地執法司令;同年10月兼任偏關縣縣長。1938年2月,日軍“掃蕩”晉西北,梁雷于26日率30余人撤出偏關,在南山區柏家咀村組織游擊斗爭。3月18日遭日偽軍包圍,掩護群眾撤退時中彈犧牲。
遺書導讀
1937年11月10日,梁雷在偏關寫給同鄉好友姚雪垠的信,展現了這位抗日英雄的光輝形象。信中記錄了日軍“掃蕩”期間的游擊戰況,包括收復平魯、右玉等地,以及民眾自發參與抗戰的事跡,并以“天氣越來越冷,但我們的血是一天比一天的熱了”彰顯出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信中以“最后的勝利一定是我們的”凸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該信以“雪垠兄”開篇,以“民族革命敬禮”結尾,將個人情誼與革命情懷融為一體。姚雪垠等人曾撰寫紀念文章,此信跨越88年仍激勵當代青年砥礪前行。
烈士遺書
雪垠兄:
到這里后就給你們去過一信,收到了吧?
這里現已無所謂戰線,無所謂勝負,敵人的后方有我們雄厚的兵力、廣大的抗日人民。我們的人民自衛隊(系游擊隊,不是各縣成千成萬的人民自衛隊)已成立了十一隊,數隊正與敵血拼。第七隊昨收復了平魯,第六隊前日收復了右玉。我于十月二十五日又兼任偏關縣縣長及人民武裝部部長,從早五時忙到晚十二時,都是做的“組織民眾,武裝民眾,訓練民眾,保護生產,發動游擊戰爭”的事。在我們游擊區內,已堅決執行了我們的工作綱領,那些區城內不是已被敵占領,就是才收復回來,再不然就是與敵激戰的區城。
綏遠的涼城已經成了一個臭城,很遠很遠你就可以聞見腥臭氣,朔縣被敵人殺死了三千多人民,寧武城內幾乎被敵人燒光……老百姓遭受敵人直接的侵害,差不多都覺悟了。他們說:“這時還不跟他拼,到死了后再拼嗎?”
我們的人民自衛隊所到之處,有全家(兄弟妻子)跟著干的,有五十多歲的老頭子跟著干的。各隊所屬的兒童挺進隊、婦女沖鋒隊,情緒之高,意志之堅,不下于正式隊員,有不少已經參加游擊隊,真使人奮發!
朋友,最后的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此致
民族革命敬禮!
阿雷
一九三七年十一.十
金方昌
金方昌(1920-1940),生于山東聊城縣。1935年受一二·九運動影響,1937年投身抗日宣傳工作,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學并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工作,年底入黨,歷任代縣犧盟會秘書、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等職。1940年11月在代縣督送公糧時,因叛徒告密被捕,遭酷刑,被挖去一眼、打斷右臂,仍血書“嚴刑利誘奈我何,頷首流淚非丈夫!”12月3日犧牲。晉察冀邊區政府授予其“民族英雄”稱號,2014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遺書導讀
1940年12月2日,金方昌在獄中用煙盒寫下遺書,托人帶給兄長,其內涵與意義深遠。這封遺書是青年英雄革命精神的絕唱,展現三重內涵:拒絕誘降的民族氣節、堅信“日偽的日子不會長了”的革命樂觀主義,以及“為無產階級工作”至最后一刻的人生追求。遺書中要求兄長“堅決為無產階級革命奮斗到最后勝利”,囑托培養后代成為“堅強的革命偉大人物”,體現個人命運與民族解放事業緊密相連的覺悟及對信仰的忠誠,激勵后人樹立正確三觀,為當代青年價值觀塑造樹立標桿。

金方昌烈士遺書
策劃:王國梁 宮愛文 李春平
文字:謝音呼
圖片:謝音呼提供
設計:馬瑞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