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工業文明快速發展,引發人類對人與自然之間如何和諧共生的思考。生態文學以文學方式表達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觀照,傳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有助于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基礎。作家葉梅近年創作的系列散文是值得關注的生態文學作品。
在葉梅散文集《福道》(重慶出版社出版)中,可以看到一幅幅跨越五湖四海的生態圖景。作品中的生態譜系一部分植根于作者最熟悉的長江三峽流域,如《龍船河》《清江夜話》《神農架的秘密》《三峽花雨》等篇章;更大一部分則走出“鄉愁”,走向了更為開闊的生態地圖,如從北國的《根河之戀》到南疆的《海南,有一條河叫陵水》,從西南的《萬物生長》到東北的《一只鳥飛過錦州》。她的目光不僅流連在原生態的森林、草原、河流、村落,也聚焦在惠州、福州等一些沿海城市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關系的調和。字里行間,讓人感受到作者那顆熱愛自然的真誠心靈,以及將美麗中國的夢想植根于精神深處的執著。她的書寫豐富深摯,帶著讀者一起思索人與自然的關系,關注人類未來的命運。
葉梅是一位勤奮的作家,她的作品頻見于各大報刊。散文《福道》將福州市流花溪沿線恢復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景象的故事娓娓道來,在具體鮮活的人、景、事中展開一幅城市生態畫卷。文章以郊野福道的建設故事為線索,展現人們在保護河流水系同時改善人居生活的辛勤付出和寶貴收獲?!陡又畱佟烦蔀?017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題,在文中所寫到的大興安嶺,當地人如今特地建起一大片“根河之戀紀念林”,請游客種下樹苗,目前那里已成為生態保護的標志林。《一只鳥飛過錦州》用“鳥的遷徙”這一別致視角講述遼寧錦州的生態故事,以擬人化的描述將讀者帶入鳥類世界,展現出女作家特有的溫度與細膩。
探究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是中外生態文學的永恒主題。作者在以優美文筆呈現生物多樣性千姿百態之美的同時,也探討生態問題背后深刻的文化根源,呼喚人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回歸“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的狀態,體現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學思考。只有求得人與自然和諧,才會有城市和鄉村的天朗氣清,也才會有人的幸福;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真正擁有快樂幸福的生活。生態文明,可謂福之道?!陡5馈穼ι鷳B文明和人類未來的深思,飽含作者詩意棲居的美好愿景。
生態文學離不開創作者細心的觀察、用情用力的寫作,更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的火熱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我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許許多多的中國生態故事值得生動講述:不同地區生態建設的特色實踐、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大自然對人類生態建設的回饋……《福道》開辟了新的視野,我們期盼作者進一步拓展題材,尋找和書寫更有代表性的故事,希望她把那些略顯簡短的篇章更充分地展開,希望這些生動的當代中國故事流進更多讀者的心田。
我們還熱切盼望更多有熱情、有抱負、有實力的作家投入生態寫作的藍海,描繪美麗中國,傳播生態理念,讓天藍地綠水清化為深刻的人文情懷,共同鋪設更加寬闊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福道”。(劉友賓)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