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真的很苦惱。”近日,南寧市新秀公園保安覃大哥反映,園區內噪音擾民、管理困難。而此前已出臺的綜合性公園分區管理難落地,“防噪”著實讓園區有些“消化不良”。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個城市推進綠色發展,一系列城市綠化工程的實施,讓市民身邊的公園綠地越來越多。然而,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不同市民前往公園目的不同,喜愛“吹拉彈唱舞”的市民與渴望享受安靜的游人如何共處,成為管理難題。
為防治噪聲問題,2019年1月施行的《南寧市公園條例》規定,公園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公園規劃和聲環境功能區的環境噪聲限值,結合公園主要功能和游人需求,在公園內劃定安靜休息區、運動健身區、娛樂活動區、主題游賞區等區域,應當在公園內設置告示牌,公示該公園所屬聲環境功能區、公園內分區情況及環境噪聲限值;設置經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的噪聲監測設備,對環境噪聲進行監測。
但2020年11月,有當地媒體報道指出,目前南寧市內完成“功能區明示”工作的公園寥寥無幾。
在位于西鄉塘區新陽路的新秀公園,記者走訪發現,其簡介上明確指出,為滿足市民游客日常休閑游憩的需要,園區劃分為景觀休閑區、康體健身區、兒童游樂區等功能分區。但園內關于公園內分區情況的告示牌較少,也未安裝噪聲監測設備及環境噪聲限值告示牌。“吹拉彈唱舞”的游客分散在園區各處,不少游客表示不知道公園具體的分區情況。
覃大哥向記者表示,公園對游客“吹拉彈唱舞”的地點不會過多限制。只有巡邏時發現游客的音響太大聲,會勸告其調小音量,但有些游客等工作人員離開后又會將其調大。上個月,由于噪音問題,園區內就有游客發生矛盾,最后鬧到公安局。
在另一處市級綜合性公園獅山公園,公園文教科工作人員介紹說,在功能性分區方面,公園主要根據人流量和片區的特色劃分為濱水活動區、游樂健身區、草坪活動區等六大功能分區。原則上要求市民不能在草坪上唱歌跳舞,其他地方不影響到游客的通行是可以的。“有分區,但不夠精細。”
該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有向市民宣傳園林局關于區域噪聲限值的規定,也有巡邏人員會去提醒,但總是會有些人調低又調高。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僅是園方要努力,最主要還是市民要自覺。”她表示,公園下一步想申請預算,購買噪音監測的設備。
據了解,公園的功能性分區管理主要目的正是在于解決噪音問題。但很多公園表示,真正執行起來很困難,效果有限。
記者龐慧敏 通訊員蔣少萱 實習生何婉媚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