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積的牛糞沒有散發出熏人的臭味,反而“變廢為寶”,成了改良土壤結構、營養豐富的有機肥……在榆次區北田鎮東祁村,依托新建成的產業發展中心,村里引進龍頭企業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免費為大棚種植戶提供有機肥,大大降低了大棚種植成本,讓老百姓得了實惠。“依托產業發展中心,我們村新建了32畝拱棚,牛場提供的有機肥料對我們幫助很大,產量高、品質好,我的投資不到一年就回本了。”盤算著今年的好收成,大棚種植戶鞏美英開心地說。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榆次區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推進“一堡壘五中心”建設,建成了服務群眾的“主陣地”、化解矛盾的“主戰場”、鄉村振興的“主引擎”,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續提升。
突出治理關鍵點,榆次區將打造多元化產業發展中心作為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載體。各行政村依托自身區位條件、資源優勢和現狀基礎,通過申報項目、吸引投資、資產入股等模式,選準產業和項目,實現“村村有項目”。與此同時,大力推動“清化收”工作,為增加集體收入、促進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充分發揮產業發展中心的整合和帶動作用,破解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缺少思路和發展定位的難題,拓寬了集體經濟發展路子。”榆次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服務就是最好的治理。榆次區以群眾滿意為標準,打造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作為便民服務的“前沿陣地”。突出服務功能一體化規劃黨群服務中心布局,多措并舉提升村干部服務群眾能力,村黨組織常態化為貧困戶、殘疾人等特殊人群上門提供低保手續辦理、殘疾人信息變更等服務,協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營造了濃厚的親民、便民、為民氛圍。
用黨員教育賦能基層治理,把黨的力量和主張傳遞到“神經末梢”。榆次區打造規范化黨員教育中心,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推行黨員積分管理,教育引導黨員知行合一、真抓實干。使趙社服中心秋村黨支部先行先試,將黨員積分管理作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強化基層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聚焦黨員義務量化賦分,并強化分值的結果運用,黨支部戰斗力、凝聚力明顯增強。
厚植治理落腳點,打造專業化平安法治中心。榆次區全面建強網格黨組織體系,規范965個全科網格黨組織設置,建立全科網格和微網格“平戰”結合模式,讓小網格發揮大作用。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和矛盾糾紛調處,矛盾不出村,形成了良好的農村善治局面。及時部署包村聯戶工作,建立區領導包鄉、鄉干部包村、村主干包片、網格員聯戶的四級包聯機制,最大限度、最寬范圍了解到基層治理中群眾的心聲。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榆次區將村規民約作為村民自治的載體,打造親民化鄉風文明中心,對村民開展村規民約教育,改善村風民風。以創建星級文明戶為載體,實施“百千萬”+星級文明戶創評工程,通過良好家風帶動良好民風社風。“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榆次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開展的區級百佳文明戶評選,使“星級文明戶”創評實現全覆蓋,家庭和美、鄰里和睦、社會和諧的良好風尚,讓農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本報記者楊文俊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