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十三那一天,
命令下來打據點。
前晌發下子彈來,
夜晚進攻蒲閣寨。
侯有根帶領民兵們,
抱著地雷往上沖。
事務所門口埋一顆,
炸死鬼子四個人。
忻崞支隊真英雄,
一排掩護二排沖,
隨后跟上民兵們,
要把鬼子消滅凈。
這是在1944年4月蒲閣寨圍困戰勝利后,由村民兵劇團排演的大型戲劇《圍困蒲閣寨》里的唱詞,道出了當時蒲閣寨圍困戰的情景。唱詞中的侯有根在當時任忻縣(今忻府區)蒲閣寨村的民兵、黨支部書記。
侯有根,1898年出身于蒲閣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母因病先后去世,他6歲就給人放羊維持生計,后相繼在本村和外村為地主扛長工、打短工,種地多年。
1937年冬,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開赴忻縣開辟抗日根據地,侯有根毅然投身革命。1942年8月,日軍占據蒲閣寨,并扎下據點,把30里內的村莊全部劃成“維持區”。侯有根組織民兵配合地方黨組織和武裝工作隊開展了反維持斗爭,一夜之間扣押各村維持分子30余人,并懲處了兩個首惡分子,其余的經教育后釋放,有力打擊了敵人和漢奸的囂張氣焰,把公開維持變成了半公開“維持”。
1943年初,敵人加緊對抗日根據地“掃蕩”。侯有根始終堅持活動在敵人戒備森嚴的云中河兩岸,傳遞上級黨組織的文件和情報。同年7月,在晉綏六分區的領導下,他親自帶領民兵,絕水源、斷交通、打援兵,同盤踞在蒲閣寨的敵人展開激烈斗爭,組織民兵與群眾連續10余次破壞蒲閣寨到三交、三交到合索、合索到縣城的公路,共毀路60余里,破壞土橋兩座,還3次打擊前來修路的敵人,使敵人無法行動。
1943年秋,在上級組織領導下,侯有根帶領蒲閣寨民兵群眾響應毛主席“把敵人擠出去”的號召,緊密配合八路軍19支隊和武工隊,進行了“空室清野”大搬家,同時帶領民兵用自制的石雷封鎖交通要道和碉堡,把敵人困在碉堡內半年有余。1944年4月11日晚,奇村敵人派來援兵,被困敵人才得以逃脫,援兵在出村時遭遇民兵預埋地雷陣,死傷一片,狼狽地逃回了奇村。圍困蒲閣寨斗爭取得了勝利。3天后,在蒲閣寨召開了有3000多群眾參加的慶祝大會,會上抗日縣政府獎勵了侯有根。不久,他接任村長職務(當時公開身份是農救會主任),后又任村黨支部書記,積極率領群眾開展生產自救,重建家園,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1944年12月,他被評為民兵英雄,光榮出席了晉綏邊區第四屆群英會。新中國成立后,侯有根調到商業戰線工作,動員群眾集資辦起第一個消費合作社。后曾調往忻縣陽坡、解原等供銷社擔任主任,并多次被評為勞動模范,受到縣、鄉政府嘉獎。1962年7月,64歲的侯有根光榮退休。退休后,他始終不忘勞動人民的本色,經常參加義務勞動,在短短的幾年內把一道荒山溝全部綠化。1984年3月24日,侯有根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謝音呼)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