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鎮青(1903年-1941年),又名肖蕃,忻縣(今忻府區,下同)六家莊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是把共產主義思想傳播到忻縣、為忻縣建立起中共基層黨支部作出過重要貢獻的革命活動家之一。
肖氏族人代代耕讀傳家,靠勤勞致富,到了肖鎮青父親肖親賢(又名肖近臣)這一代時已經是大戶人家了。
1910年至1922年,肖鎮青先后在忻縣高等小學、忻縣中學、太谷銘賢中學等地讀書。1922年秋,肖鎮青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北京燕京大學。1923年又轉到北京師范大學史地系學習。
肖鎮青喜愛法語,在北師大期間閱讀了莫泊桑、小仲馬等的大量進步作品,聯系自己親身感受,激發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他還閱讀了黑格爾、馬克思等的著作,積極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曾經編傳單、寫標語、印小報、參加集會,尋求革命道路。他和學校的進步師生們揭露舊社會的黑暗,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軍閥的統治。在北京師大讀書期間,他受共產黨員武新宇、李舜琴等的影響,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積極宣傳進步思想,編輯出版半月刊《新晉》。
1925年冬,肖鎮青由武新宇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7月,北師大黨組織遭到破壞,大批共產黨員、共產主義青年團員先后被捕。組織上安排肖鎮青到河北正定中學任教,是年秋,又轉回北師大復學。此間,肖鎮青與李舜琴等成立黨的外圍組織“鏖爾”(是英文“我一無所有”和“一切屬于我們自己”的英文字頭)讀書會。這個讀書會的任務,是在黨的領導下組織進步青年閱讀和研究馬列著作,出版不定期的刊物《鏖爾》《轉換》《轉變》,并秘密編寫散發反蔣、抗日的傳單,參加革命紀念日游行示威等活動。
1930年8月,肖鎮青在本鄉熟人的介紹下,以每月白銀80兩的薪水到天津稅卡任職。3個月后,他因參加革命工作毅然辭職,到保定二師教世界史。在他與武新宇倡導下,二師成立了“鏖爾”讀書會保定分會,并在讀書會員中發展了許多共產黨員。他們的活動很快被國民黨當局發現,他只好于1931年7月回到北平,8月與武新宇到遼寧省鳳凰城中學教書,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忻中學生抗日情緒高漲,他們聯合高小學生,沖破地方反動勢力的重重阻力,積極開展抗日宣傳活動。他們經常上街、下鄉,散發傳單、發表宣傳抗日救國的演說。同年12月18日,省城學生到國民黨省黨部請愿游行,進山中學一名學生被打死,激起全省學生的義憤,為聲援省城學生的正義斗爭,忻中學生搗毀了國民黨忻縣黨部,并堅持罷課達四個月之久。
1933年,肖鎮青因從事革命活動被解雇,隨即返回原籍。他先來到省城太原,后于同年7月受范靜山校長之聘,從太原成成中學回到忻縣中學任教。肖鎮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回到忻縣中學后,他利用講堂宣傳革命思想,支持學生的正義斗爭,深受學生們的愛戴,給進步學生以很大影響。在此期間,肖鎮青與五臺人氏、革命干部后代楊成芝相愛結婚組成家庭。
1934年暑假后,忻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立。黨員們積極活動,秘密聯絡進步學生,閱讀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的總報告》,和華崗著的《大革命史》,以及黨的有關文件。在校外他們書寫革命標語,擴大黨的影響。將《不納一票給刮民黨進攻紅軍》的宣傳品貼在忻中校門口,致使反動當局極為恐慌。
在忻縣中學教史、地之際,肖鎮青與黨組織失掉了聯系,但他仍然不忘中國共產黨的事業,利用講臺不斷宣傳革命思想,鼓勵青年學生走上革命的道路。1936年,紅軍東征后,直逼太原,太原城全城戒嚴,學生抗日情緒高漲。肖鎮青心中萬分高興,對妻子楊成芝說:“紅軍來了,就成了咱們的天下了。”
1936年,“雙十二”事變后,肖鎮青當眾發表演說:“張、楊扣蔣是正義之舉!是件大好事?!敝蠼M織學生上街游行,進行募捐支持愛國將領。
1937年夏,忻縣中學解聘了他,不久肖鎮青帶著全家搬到太原并通過山西省委宣傳部長接上了組織關系。抗戰開始后黨派他到犧盟總會工作。是年冬,肖鎮青被任命為臨縣縣長。在任職期間,他不顧國民黨頑固派阻撓,積極為八路軍120師籌集糧草。
1939年2月,他調晉綏軍事干部學校政治部任組織部長,后因黨內出了叛徒,他的身份被暴露,于8月份離職。同年9月,晉察冀中央分局分配肖鎮青到邊區政府教育處任秘書主任。
1941年8月,日本侵略軍對華北地區大掃蕩,肖鎮青受命率領工作隊赴邊區四專署堅持斗爭。此時由于他身染重病,發高燒,為避日寇掃蕩露宿于河北省唐縣葛公村一山洞,后被敵人包圍。肖鎮青將自己的手槍和筆記本交給同志們,并令大家突圍轉移。第二天凌晨,當同志們返回山洞時發現肖鎮青已不幸犧牲,時年38歲。
1982年,北師大在慶祝建校80周年時,稱肖鎮青是“山西省著名抗戰英雄”。
本文參考《百年名人傳略》郭紹業先生文章,結合采訪肖鎮青后人、族人寫成。(張六金)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