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骚妇被后入式爆草抓爆-大学生高潮无套内谢视频-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專題2025>>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正文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何云:新聞驍將戰太行
2025年08月03日 10時26分   山西日報

何云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巍巍太行,汩汩清漳。左權縣麻田鎮,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矗立在叢山腳下,何云等57位英名鐫刻其上。“烈士們永垂不朽”——陸定一同志蒼勁有力的題詞背后,是眾多曾經戰斗在太行山上的新聞烈士,為了抗戰勝利而用鮮血立下的豐功。“辦報也是和日寇拼刺刀”的革命信念堅定而熾熱。

何云,原名朱士翹,1905年生于浙江上虞縣朱巷鄉(今紹興市上虞區永和鎮),1928年赴上海復旦大學學習,后出國留學。“九一八”事變后,他毅然回國,加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何云因在上海組織抗議日寇進攻華北的群眾大游行,被國民黨逮捕。1937年恢復自由后,他毅然奔赴華北抗日前線。

1938年,黨中央決定創辦《新華日報》,何云被調往漢口參加籌備工作,擔任國際版編輯。同年12月,《新華日報》華北分館成立,何云任分館管理委員會主任(社長)兼總編輯。1939年元旦,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新華日報》華北版創刊號誕生。

在“百團大戰”期間,何云隨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奔赴前線,主持戰地新聞采訪工作。在炮火紛飛的前線,稿件一經完成,即審即刻、即校即印,以最快的速度將“百團大戰”取得的戰績傳播至民間,鼓舞廣大民眾的抗戰熱情。

“我們在前方辦報,也是和日寇拼刺刀”。在殘酷的對敵斗爭中,雖然經常轉移,但報紙出版從未間斷。《新華日報》華北版從創刊到1943年9月終刊,歷時4年9個月,年發行量均在3萬份,被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稱為“華北人民的聰耳,華北人民的慧眼,華北人民的喉舌”和“華北抗戰的向導”。它真實而及時地記錄了華北各根據地廣大軍民的抗日壯舉,謳歌了華北軍民浴血奮戰的豐功偉績以及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為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和指導作用。

1942年5月下旬開始,日軍調集3萬兵力對太行根據地展開“鐵壁合圍”,駐扎在遼縣(今左權縣)麻田的《新華日報》華北分館遂開始轉移。

5月28日凌晨,何云和幾位同志在大羊角村附近的山坡上被敵人圍住。面對絕境,他冷靜地對身邊的戰友說:“不要把子彈打光,留下最后兩顆,一顆打我,一顆打你自己,我們絕不能當俘虜。”這時,一顆子彈射來,何云被擊中,身負重傷。當醫護人員趕來時,他掙扎著說:“我的傷不重,快去搶救倒在那邊的同志吧。”當醫護人員檢視完別的傷員再來看他時,他已犧牲,時年37歲。

何云犧牲后,劉伯承痛惜道:“實在可惜啊!一武(左權)一文(何云),兩員大將,為國捐軀了。”

新中國成立后,何云烈士的忠骨移至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安葬在左權將軍墓的左側。2014年9月,何云被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本報記者整理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