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荔)連日來,山西日報社展區別出心裁的設計成為文博會上引人注目的焦點。傳統墨香與數字科技在此交融,展現出黨媒在新時代的守正創新之道。
步入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以《山西日報》創刊號為主題的藝術裝置。泛黃的報紙版面上,1949年發出的時代強音透過滄桑紙墨依然清晰可辨。兩側展柜中,整齊陳列著不同歷史時期的山西日報原版報紙,記錄著三晉大地的時代變遷。
“我們特別設計了‘時光閱覽’系統,觀眾觸摸屏幕即可查閱任何日期的歷史報紙。”展區負責人介紹道。這套數字化報庫系統背后,是山西日報歷時3年完成的全部版面數字化工程,近3萬個版面的歷史資料盡在其中。
科技賦能傳統媒體的創新實踐成為展區另一亮點。AR讀報體驗區前排起長隊,觀眾通過手機掃描報紙圖片,即可觀看相關新聞的視頻報道。現場演示中,一篇關于晉商文化的文字報道“變身”為立體可感的沉浸式影像,令人稱奇。
“傳統不是守舊,而是創新的根基。”山西日報新媒體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正在推進‘報、網、端、微、屏’一體化發展,這次展示的AI新聞生成、大數據輿情分析等系統,都是我們面向未來的探索。”
展區一側的直播工作區內,記者正通過多個平臺同步進行文博會現場報道。背后大屏實時跳動傳播數據,展現著全媒體時代新聞生產的“加速度”。
許多老讀者在展臺前駐足感慨。“從我爺爺那代人就讀山西日報,沒想到老報紙能變得這么時髦!”太原市民張先生體驗AR讀報后贊嘆道。
據悉,山西日報目前已構建起覆蓋超3000萬用戶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但報紙本身的內容深度和權威性依然是其核心競爭力。這種“傳統內核+現代表達”的融合模式,正成為媒體轉型的山西樣本。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