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狀元——范書愷

范書愷雖是縣級理科狀元,卻是狀元中最有名氣的,用名揚天下這個詞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當年全國大小媒體都刊載了他的事跡,正如一篇文章所言:“一個熠熠生輝的名字,被人們廣為傳頌”。因為他是“神童”——7歲上初中、13歲考上清華大學。
范書愷兩歲時就顯示出讀書學習的天分,同齡的孩子這時才剛開始說完整的句子,他已經能認許多漢字、能解乘法運算題了。
當時父母在鄉下工作,母親是教師,父親在派出所工作,鄉下沒有幼兒園,所以伴隨小書愷成長的基本是小學課本,5歲前,他已學完小學課程。
4歲時,父母調到縣城工作。從年齡說,小書愷上幼兒園都不夠;從知識上看,卻遠超小學三年級的孩子。
不走尋常路!父母決定送小書愷上三年級。盡管小書愷知識超前,身板也比嬌生慣養的同齡孩子硬朗,但還是被校長拒絕:“年紀太小,會在樓梯里摔倒”。
5歲時,父母“不愿浪費時間,再學一遍”,主意鐵定地將5歲的小書愷送進小學。
就像羊羔子放到羊群里,小書愷備受關注。第一次考試揭曉了,小書愷名列第一。接下來的考試,他也不負眾望,一路領先。同學們徹底服氣了,老師們也刮目相看,父母也放心了,他的年齡也逐漸被淡忘,范書愷完全融入校園。
范書愷一鳴驚人是高考。中考時成績不錯,但全縣排名僅在99名。
高考時噌一下躥起來了,總分601分,全縣理科第一。
范書愷的“少年老成”突出表現在超出大多數成年人的“自律”。父親眼中的范書愷,學習不拖拉,“說一小時完成的作業,絕不拖到下一分鐘”。高三時,他每天早上5點50分起床,晚上12點半睡覺,像鐘表上的時針一樣,精準地走過每一天。
處變不驚也超過很多成年人?!拔沂且粋€沒有大喜大悲的人”,在得知被清華大學錄取的晚上,父母興奮得睡不著覺,忙著給親戚打電話報喜,他卻一倒頭睡著了。
很多人在“裝嫩”而范書愷卻在“裝老”。在入學的開場白上,他穿著肩縫耷拉在肩膀下面臃腫的校服說:“大家可以說我小,其實我不小。我的心理年齡跟大家一樣大,大家不要把我當小孩子看。”
盡管范書愷自己不愿戴上“神童”的光環,但“神童”這個字眼卻會伴隨他的名字永載史冊。